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-白嫩少妇激情无码-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-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

長壽之訣
2020-11-02 13:00:15          編輯:周媛 | 作者:聶鑫森          瀏覽量:5962

齊白石生于1863年,逝世于1957年,享壽九十五。在《白石老人自述》中,由于為避兇厄而用“瞞天過海法”虛長兩歲,故有九十七歲之說。

這樣一位活了近一個世紀的老人,不但身心健康,而且成就令人矚目,其長壽之訣很值得探究。

劉人島在《走近大師齊白石》一書中,專設“老人長壽之道”一節,認為有七點:“戒酒”“戒煙”“戒狂喜”“戒悲憤”“戒空思”“戒懶惰”“戒空度”。假如再品讀其它著述,于以細細梳理,便可總結出老人這樣幾條長壽的經驗:戒絕奢華,過一種儉樸、尋常的生活;以勞動為樂,不使一日虛度;知足常樂,保持一種安祥的心態;廣交朋友,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滋養身心;崇尚大自然,有宜居的生活環境。

齊白石出身寒門,祖輩皆是農民。他是在一種極艱苦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的。他的家風素來崇尚勤儉節約、吃苦耐勞、力戒奢華,在衣、食、住、行等方面,以簡樸、經濟、適用為原則。

在飲食方面,他看重的是家常飯菜,少食肉多食蔬菜,而且喜歡淡鹽有甜味的菜肴。

齊白石基本不喝酒;年輕時抽煙,但經師友勸告,自己又有毅力,堅決地戒掉了。

過日子,齊白石遵循古訓:“常將有日思無日,莫把無時作有時。”齊良憐在《我的父親齊白石》一文中寫道:“父親對于家里任何吃的、用的,都一概愛惜備至,諸如米、面、油、鹽、茶,也都是由他親自經管。”老人有時也吃一點餅干、瓜子、花生之類的零食,“他自已也喜歡吃一種‘半空’的落花生,這種‘半空’,在北平買起來很便宜,吃起來特別有一種香味。”特別密切的友人來訪,齊白石會到館子里請吃便飯,飯前飯后所吃的瓜子、水果皆自備,“吃不了的菜,(館子)也會自動送到我們家里去”。

齊白石自小在家放牛、砍柴,爾后種田、做木匠、當雕花木匠、為人畫像,直到成為專業畫家,從沒有過無故偷懶的時候。這種恒久不怠的勞作,對于他身心的健康和愉悅,益處多多。“他畫畫像老牛耕田一樣,筆耕不輟,從早忙到太陽落山。在七十余年的畫畫生涯中,他差不多每天都要作畫。二十七歲以后,只有兩次害病,一次遭父母之喪才擱過筆”(齊良已《父親畫的最后一幅畫》)。齊白石在1957年臨終前,還畫了一張《牡丹》畫。

齊白石一生中,最了不起的是保持一種安靜、祥和的心態,以書畫為業,摒棄外界的種種誘惑,過著一種自尊、自重、自立、自足的生活。樊樊山欲推薦他去清宮當畫師,夏午詒欲為他捐官,他都一一辭謝。日偽統治北京時,他機智地應對前來糾纏的人。解放后,齊白石獲得許多殊榮,但他依舊保持一顆平常心,草根情懷如昔。這種寵辱不驚的心態,令人高山仰止。

齊白石一生虛懷若谷,平易近人,老師、朋友、學生都與他關系密切。他們雖然家境、學識、性格、志趣各有差異,但多有高雅的情懷、不俗的氣質。這種強大的人際氛圍,對于齊白石陶養性靈、增長學養和見識,大有裨益。反之,他的人格力量和藝術魅力,亦有益于他人。齊白石為師友情誼,寫過許多感人肺腑的詩。親人、師友的交往,可以剔除老年的寂寞與憂愁。這是現代心理學常常談及的一個話題。齊白石的長壽,與他的廣結人緣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
齊白石出身于鄉野之間,從小就與山水、田疇、莊稼、花草親密為鄰,因此他熱愛大自然,崇尚純靜、天然的生存環境。正如當下所稱譽的“生態宜居”環境。在湘潭鄉間,齊白石曾住過的星塘老屋、梅公祠、寄萍堂,都是有山有水有樹有花的好地方,空氣新鮮,鄰里和睦。梅公祠到處都是梅花,還有許多木芙蓉。他又在屋前屋后補種幾株芭蕉,使得風景更加迷人。寄萍堂是他所買的一所破屋,再加以修建而成,遠有山,近有河,房屋四周多有松竹,他還親手栽種了三十多株梨樹。這種環境不但宜居,而且有利于他的讀書和藝術創作。

齊白石定居北京后,四周雖無山水、樹木、花草,但他依舊在有限的空間里,營造生態的景觀。小院里的幾盆花草,案頭的水盆里養著魚蝦,墻上掛著好看的花鳥畫。

齊白石曾在一幅書法作品中,寫了“愿天下人人長壽”七個大字,可看作是他對后來人的希望。


責編:周媛

  下載APP